省委黨校石門扶咖啡機貧工作調研座談會會場。張友亮攝
 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、碩士生導師、哲usb學專家覃正愛(左三)教授發言。張友亮攝
  “由於山高路遠,農民只得請人將豬抬上公路讓人收購,由於折騰太久,豬在半路死了,只能賤賣,連付請人工資都不夠。象這樣的情況,是花上數十上百萬元餐飲設備甚至更多,給幾戶人家修路扶貧,還是將他們遷移出來,永久解決交通、用電、上學不便等問題,誰科學、合理、有效呢?”1月28日(臘月二十八)晚上,石門縣委會議室內燈火通明,縣委書記董嵐拋出下鄉調研親眼所見的思考題目,受到了參加省委黨校石門扶貧工作調研座談會同志們的熱烈討論。
  由於自然、歷史方面的原因,山多山大的石門至今仍戴著“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縣、湖南省扶貧開發重點縣、少數民族高寒山區扶貧縣”三頂帽子。目前,全縣納入規劃貧困村共124個,其中國定貧困村16個,少數民族高寒山區貧困村52個,省定和市定貧困村各28個,貧困人口10.3萬人。為更有效地裝潢做好扶貧工作,董嵐特別邀請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、碩士生導師、哲學專家覃正愛教授率領研究人員下鄉入戶調研,到石門“把脈問診”,共商扶貧大計。
  “常德市委書記王群在所街鄉麻納峪村扶貧,董嵐書記在太平鎮白果村扶貧,8個市級、19個縣級領導與後盾單位扶貧的27個重點村,2013年共完成項目資金投入7613萬元,重點支持了基礎設施與產業西服建設。扶貧到戶,重點突破。培訓到人,增強本領。狠抓產業,促進增收。”見面會上,縣扶貧辦主任佘宏建邊彙報工作,覃正愛教授不時提問溝通。
  “1998年正月初八,壺瓶山鎮三河村大山深處的32戶108人,遷移到夾山鎮荒廢的天鵝山林場發展柑橘400畝,如今已經成為全縣有名的小康村。高寒山區的雁池鄉西山埡村,近年來大力發展茶葉,建成了4620畝高山有機茶園,2013年畝平鮮葉產值超過了8000元,最高的畝平收入達到1.7萬元,茶葉收入超過10萬元的有12戶,8萬元以上的15戶,5萬元以上的81戶。精細扶貧、高效脫貧的做法,值得推廣。”縣委農村工作部長漆渫穎的發言,引發了參會同志們的濃厚興趣。
  “無穩定收入、無高效產業、無生存技能、無發展基礎、無脫貧自覺是貧困的主要原因,扶志、扶智、扶治‘三扶’,產業建設、基礎設施建設、基層組織建設、社會保障建設‘四同步’,靠規劃、靠投入、靠聯動‘三靠’,是我縣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功的經驗,規劃落地難、資金投入難與任務完成難‘三難’是當前扶貧的主要問題。”副縣長劉穎高度概括了扶貧工作的現狀與方向。
  “深為石門山區農民的貧困現狀而震驚。”2013年11月從平原地區調任縣委副書記的徐藎認為,“實現勞動力的就近就業,做好農產品(一產業)的銷售與加工‘接二(產業)聯三(產業)’、小集鎮與產業發展相合、提高農民致富技能文章,是農村扶貧的必由之路。”
  “沒有西北山區的小康,就沒有石門全縣的小康,扶貧是我們民生攻堅的主戰場。”董嵐談起扶貧工作思路來如數家珍,“生態立縣、旅游活縣是石門的發展戰略,生態與貧困、旅游又是孿生兄弟,我們將尋求將生態效益變為經濟效益的‘最大公約數’,努力做好交通扶貧、生態移民扶貧、旅游扶貧、教育扶貧四大工作,大力引進和發展小集鎮勞動密集型企業,方便農民既就業又照顧孩子減少留守兒童。希望與省委黨校共同向上級反映呼籲,讓扶貧政策更接‘地氣’,‘雪中送炭’措施更為有效,更多更好地造福山區貧困群眾。”
  夜色漸濃,交流熱烈,款款愛民深情隨著明亮的燈光瀉向了天寒地凍的石門大地。縣委常委、辦公室主任陳支文,縣直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。  (原標題:省委黨校調研石門:款款深情話扶貧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j93xjbak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