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銀劍月光補充資料海神的信差:廖鴻基的部落格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... 廖鴻基 自訂文章分類 書評 (3) 活動訊息 (0) 散文隨筆 (28) 個人小檔案 ... 【特稿】聯合文學2008年12月號白鯨筆記廖鴻基/文、攝影 約「白鯨訓練師」 柳 先生見面、訪談。http://tw.wrs.yahoo.com/_ylt=A3TWBYtZAuxLTgMABDVr1gt.;_ylu=X3oDMTBybjNma2s2BHNlYwNzcgRwb3MDMQRjb2xvA3RwMgR2dGlkAw--/SIG=11frp8a2i/EXP=1273844697/**http%3a//blog.udn.com/HungGeeblog.udn.com/HungGee 船釣白帶魚 nidify.com/fishing/ index.php?...&view=article&id=59&Itemid=80 - 庫存頁面 - 更多此站結果白帶魚就如同其名稱一樣,身體呈銀白色光澤並且側扁如帶狀,呈金屬長條狀,像一把武士刀,在日本又稱為「太刀魚」,口中佈滿銳利的牙齒,胸鰭很短,沒有腹鰭和尾鰭,長長的尾部逐漸變細呈鞭狀。白帶魚體長可長到1.5公尺,體型有寬有細所以又肥帶和瘦帶之分。白帶魚有晝伏夜出之習性,白天會到深水層,夜間及清晨才游至表層覓食。成群洄游性兇猛且貪食白帶魚是最興盛的海釣對象魚,也是初學者入門的最佳選擇,量多而且易釣就是牠最吸引人的地方,說到海釣就不能不提到牠,實際上想不釣到牠都難,但是拉力卻是牠最被詬病的地方,有人用釣到塑膠袋來形容此魚的拉力,不過任何因素都還是無法動搖此魚在海釣界的地位。釣期:全年,海況許可即可釣獲,屬於夜釣魚類找房子。魚餌:秋刀最佳,苦蚵仔,硬尾其次。潮流:大,中潮最佳,小潮其次。釣棚: 10米 ~ 60米皆有此魚之蹤跡。魚鉤:鏈鉤(三到四鉤連成一串,各釣具店均售)。釣法:天平釣法,釣組如圖,魚餌平均鉤在鏈鉤上,沉入適當深度後再徐徐將釣線回捲,魚餌也在水底徐徐的上升有如活餌般,在捲回期間就餌率極高,若回捲至水面仍無魚訊,再一次將釣組沉入適當深度重複相同的動作,中魚時立刻記住中魚之深度,再次下竿時即以中魚深度再加10米後開慢慢始回捲。注意事項:牙齒鋒利,勿用手直接脫鉤,餌釣完時可將釣獲的白帶魚之尾巴切下做餌,效果一流.同樣釣組及釣法亦常有煙仔虎,梭魚等魚族上鉤。 白帶魚 樂活營養師編輯群白帶魚中含有鎂、可助老年人增強記憶力、預防老年癡呆、改善高血壓及高血脂;另外,白帶魚富含維生素D,可促進鈣質吸收,並有助結膜炎治療,預防感冒。白帶魚屬於高普林含量的魚類、容易增加血液中尿酸濃度,因此痛風及尿酸過高者不宜食用。另外,白帶魚容易誘發皮膚過敏病症,所以凡有過敏體質、濕疹、蕁麻疹及紅斑性狼瘡患者,不宜食用,對一般人而言,建議攝取量以不超過75克 為佳。由於白帶魚的內臟較容易有寄生蟲,不建議生食,以鹽烤、乾煎、清蒸或紅燒較為適宜,因白帶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因此盡量不要用油炸方式烹調,以免不飽和脂肪酸流失。白帶魚不適合與牛奶搭配食用,因其中含有豐富的鎂,但牛奶會破壞鎂的吸收,因此室內設計兩者不宜搭配或先後食用。 邱坤良:死了一位討海人【聯合報╱邱坤良】 幾天前,因胃癌逝世的南方澳老漁夫林清山出殯,不是新聞的新聞上了媒體版面。二個月前,擔任「勝隆漁31號」輪機長的老漁夫,在台灣 兩千公里 外的海洋捕魚,便秘腹痛廿多天,情況緊急,被海巡署出動艦艇救回就醫。有人因而認為國家花兩百萬元油料,千里迢迢專程營救一個「便秘」的人,有浪費資源之嫌,還有網友稱這是「史上最貴一坨屎」。 其實老漁夫在被救援前一個月已在海上發病,當時就要返航治療,但在同海域作業的友船因機械故障,以無線電求援,收到訊號的「勝隆漁31號」即刻前往拖救,前後十天,延誤回航時間,導致身為輪機長的老漁夫腹部、下肢腫脹,疼痛難耐,才聯絡蘇澳區漁會請海巡單位協助,外界不明就理,竟懷疑他只是便秘。 媒體報導「史上最貴一坨屎」的新聞,可能當作趣聞軼事,但出現在電視、報紙,「新聞有賣」,對於林清山及其家人、親友,不啻罪證確鑿的法院判決。長年生活在漁村,一輩子不可能與網路、媒體對話的老漁夫被冤枉、糟蹋,投訴無門,內心的羞愧與忿憤可想而知,他後來病情惡化,很難說與此無關。今年六月,老漁夫終因癌末不治,家屬十分傷痛,說他是含怨而終,家屬氣憤地說:「出海捕魚本來就是拚生命賺錢,又不是遊山玩水,如果不是病情嚴重,誰會滾這款玩笑!」 在大海捕魚為生的人稱為討海人,以海為生,靠天吃飯,不是三更半夜出裝潢海抓「現撈」,就是嚴冬清晨趁著東北季風掀起波濤時鏢旗魚,要不就是出海數日,拚一趟釣魚台、彭佳嶼海域,甚至至遠洋作業,一年半載始得回家。茫茫大海中,有時誤入外國領海而被拘押,倒霉的遇上海盜需要大筆贖金。尤其在海上,一旦身體發生病痛,漁船不比豪華郵輪,呼天不應、喚地不靈,這種賭命的討海人,不僅工作辛苦,生命更無保障,難怪一般家庭不願把女兒嫁給討海人。 討海人遭遇海難時有所聞,如果屍首未能尋獲,只能列為失蹤人口,不能開具死亡證明書。一年以後,證明失蹤人口確實仍在「失蹤」,才能由法院裁定是否死亡。這種海難死亡證明法,或許是針對假性失蹤人口,避免產生弊端,但明明死難者已與波臣為伍,甚至葬身魚腹,仍需三、五年,甚至七年,才能宣告死亡,期間所有的保險不能理賠,戶籍資料也不能註銷或更正,對於家屬無疑是長期的折磨。 討海人的眼淚與委屈,作田人、山頂人與苦役勞工或能體會,坐辦公室做決策、上網瀏覽天下事的人,以及裘馬輕肥的五陵年少就很難想像。我不認識林清山這位同鄉,但心有戚戚焉。算年紀,老漁夫沒大我幾歲,從電視畫面看他飽歷滄桑的容顏,卻如同我上一代的長輩。這位老討海人的死亡,對他未嘗不是人生的解脫,也是「便秘事件」印證清白的唯一方法。 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室內裝潢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j93xjbak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